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工作 > 读书论坛 > 正文

学习“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心得

信息来源:太阳集团tyc151 发布时间:2022-08-15 18:34 浏览人次:

学习“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心得

(一)

(2022级研究生,曹秋月)

为聚焦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面向产出直接相关的课程大纲制定、课程目标评价等基础性工作。2022年8月4日上午,由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首先,本次培训主要是讲解课程和教师层面如何落实面向产出的有关要求;其次,介绍如何开展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工作;最后,分享面向产出的课程改革经验。此次会议使我收获颇丰,尤其是每位专家在讲解时的面面俱到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乐清华老师在毕业设计讲解方面的独到见解与撰写注意事项也是我以前没有注意过的问题所在,每每都有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在此学习之后,确实值得反思和加强学习。乐清华老师还提出教学方案设计要点至少要囊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重点。在往常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只包括课堂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相对课堂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才更能体现能力的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应该引起重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思考:员工除了听课,还做了什么?作业、研讨、实验等教学活动能否将知识载体转换为员工的能力提升。员工任务的设计是否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有助员工相关能力的培养等等。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无论在哪个阶段的学习总是学无止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员工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员工真正成为主宰学习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机器。

陈道蓄老师在会议中提出教学目标是指让员工获得“能将事情做好的能力”,即“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人”。他用了“菜鸟”这个热词来解释这句话。他说:“专家与菜鸟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点)可能会导致专家与菜鸟越来越远。因此,在课程建设思路中,教师要充分站在员工角度去思考员工为什么需要这个课?员工要提升什么能力?怎样引导员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由此可见,真正把握这三个问题的要点在于教师“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能启发员工的自主能动性。

(二)

(2022级研究生,王珊)

2022年8月4日上午,为推动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教育部教育评估中心召开了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专业认证对更新教育理念,推进专业、公司产品改革,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都发挥重要作用,认证倡导的员工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已经成为高等公司产品重要风向标,有效促进毕业生更好适应人才需求。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从课程大纲制定以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面进行了阐述,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对大家进行课程改革经验分享,使我受益匪浅。

一、专业认证-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一) 面向产出-聚焦于员工能力培养与达成

通过强化课程教学设计与质量评价,从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评价达成结果三方面,课程目标明确员工能力,支持相关毕业要求;课程教学为员工能力发展实现支撑;课程评价依据数据分析和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三者均指向毕业要求,换言之指向了员工的能力培养。在培养目标制定方面,学校要考虑提供的教育是否面向社会需求,只有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完成教学任务,设计课程教学,使教学大纲作为专业认证的重要举证;考核收集员工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数据,不单单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重视过程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二)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至关重要,需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体现员工学习所获,员工通过学习后能获得相应的、可衡量的成果;二是支撑相关毕业要求,要能体现产出的员工合格、有价值;三是引导课程教与学,教师与员工要能够理解,并引导教师的教授与员工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学目标设计还要满足可落实、可评价等要点,设计能引导员工深层次学习的课程目标,例如:知识获取目标、学习能力目标等。

二、课程改革-以员工为中心

真正的教学改革应落实到课堂转变,现如今本科教育为应对未来发展,重点应在于课程内涵提升,而不在于拓展新的专业;获取知识相对越来越容易,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员工的培养应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不能一味地对员工进行课本知识灌输。课程改革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需要引导员工成长,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以员工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在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例如对员工的知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应该引导员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最终走向创新。

(三)

(2022级研究生,汪俊宇)

为进一步推动本科专业认证落实产出主线和评价机制底线要求,指导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切实落实产出导向,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于2022年8月4日召开专题培训,通过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对于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以及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对于面向产出的课程改革经验的分享,我总结了以下心得:

一、面向产出的培养方案具备的要素及含义:

(一)培养目标:要面向不同员工的需求,找准员工目标定位,明确预期效果。

目标定位主要体现于:专业领域,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范围

(二)毕业要求:员工完成目标情况,覆盖标准等。

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紧密相连,要求课程体系要合理覆盖毕业要求

(三)课程体系:符合毕业要求,体现课程特色,学分的比例要恰当

(四)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每一门课程支撑任务要明确

二、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

(一)课程目标能体现员工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清晰对接

(三)课程目标能引导课程的教学与考核

我理解为课程目标应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教学特色,突出员工学习成果,准确表述员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起递进作用,通过目标来引导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推进公司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改革

要有效实施新课程实验,必须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变革。主要应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创新:

(一)教育观念创新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员工为主体,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不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

(二)教育目标创新

应围绕对员工“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展开,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对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也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创新

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员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员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四)考试制度创新

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让员工在学中练,练中学。

(五)教师的改革创新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既要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紧迫感又要培养教师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

(四)

(2022级研究生,周照杰)

1.会议背景

2022年8月4日,赵自强老师主持“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我们在张象老师组织下对会议内容进行学习。会议中华东理工乐清平教授和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分别为我们分享了关于课程改革经验的分享,虽说是对教师的培训,但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未来学习与工作的经验,下面是我关于会议学习的心得。

2.关于课程大纲的制定

要求:课程目标总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支持员工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有助于员工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成果能体现员工的能力的达成

2.1关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整个课程大纲起总领作用,课程目标有助于澄清课程大纲的意图,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和层次性。目前的问题:课程目标生搬硬套指标点要求,脱离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考核无法体现员工学习成果,影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应对办法:制定课程目标要与指标点相呼应;制定教学任务,内容要能够体现课程目标。

2.2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目前问题:教学内容前后关联性低,没有连续性;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员工水平实际不相符。应对办法:课堂讲授内容与员工自学内容具有衔接性;知识的叠加性和能力培养的递进性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教材的选择要与员工实际相结合;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

2.3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法,目的则是提升员工的能力。目前问题: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与课程目标不符,不能体现课程目标;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不能促使员工进行课后学习。应对办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结合采取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员工进行学习。

2.4关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求多方面进行,评价的方式也是很多种,例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在设计课程大纲时就要考虑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体现员工的能力?目前问题:考核数据不支撑,考核的数据无法举证员工能力;考核方式不合理,与课程目标无法匹配。应对办法:对员工评价方式应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

3.此次会议总结

首先,对于本科教学的课程大纲的制定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制定课程目标符合员工的实际,形成新的学习模式。例如,采取探究式学习,互动式,提高员工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员工批判思维。其次,对于员工的培养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员工为中心,从多方面对员工进行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最后,作为未来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专业知识不断进行学习,即要有对于教学的创新思维,又应该具有极高的教师素养。

(五)

(2022级研究生,陈琪恋)

2022年8月4日,在张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赵自强老师主持的“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在参加培训之前看到此次培训的主题时,我心里面充满了疑惑,“产出”二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中,评估中心李智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的乐清华教授以及南京大学的陈道蓄教授依次对所有的一线教师们针对面向产出的教学改革分别提出了意见、举出了案例和分享了课程改革经验。

一、教学改革,循序渐进

李智主任所提出的意见和期望让我明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改革过程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这需要我们持续主动的改进,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

二、面向产出,不断创新

(一)面向产出:在培训一开始乐清华教授就非常明确的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产出”即:产出合格的员工。其标准是:员工是否能够达到专业课程目标的要求。简言之“面向产出”即是:聚焦培养,保证达成。

(二)课程设计:乐教授特别强调面向产出要根据课程内容来明晰课程目标,以对接相应的毕业要求。员工的培养是环环相扣,以产出为导向的,相应的毕业要求就是检验课程目标是否合理的标准,然而教师是否能够根据课程目标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则是员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评价结果:通过这么一个设计型的员工培养过程,最后要进行的便是评价结果,这里要强调的是评价结果并不是考察员工的知识,而是考察员工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向需要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机制。

(四)不断创新:乐教授所展示的案例给予我们一些新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只有在创新中不断摸索,才能推动教学改革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三、员工中心,探究教学

陈道蓄教授提出的以员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建设让我记忆犹新!通过深入浅出讲解计算机问题求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改进和改革的一些经验,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将“句号的课堂”变成“问号的课堂”,使员工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员工的能力。特别强调了能力与评价的不可分割性,有能力就一定有评价的存在。

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感受颇深。虽然我还只是一名即将研一的员工,但是参加此次培训后,让未来可能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的我充满了使命感,也让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以产出为导向,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在三年后的毕业之际达到相应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六)

(2022级研究生,陈心睿)

为进一步推动本科专业落实产出主线和评价机制底线要求,指导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切实落实产出导向,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召开了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评价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第一达到了专业领域全覆盖,第二主要面向一线任课教师。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展示了面向产出的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对于面向产出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了分享,我收获颇丰,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聚焦员工能力的培养与达成

第一,通过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制定培养员工的能力,明确员工能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并且能够支持相关毕业要求,对于师范类员工来说就是要达到能够教书育人的要求。第二,设计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表明员工通过课程学习后达到的结果。第三,对员工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员工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并且持续改进。教师教学工作从操作型的工作转变为了设计型工作,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更新了课程教育理念,提高了课程教育水平,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了员工能力的培养与达成。

2.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保障课堂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比例适当,并且能够有效衔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要在教案设计中体现理论知识由易到难,使员工能够更好的吸收掌握,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注重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员工探究、发现、谈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员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员工学习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要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明确员工在课堂上需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目标,保障学习任务的难度、设计性、研究性、思辨性能够将知识转变为员工能力的提升,重视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员工自主探究、思考、创新的能力。设计相关课程评价检验员工课程学习任务完成状态,并做出改进,促进员工相关能力的培养。

4. 课程评价设计

第一,课程评价设计要清晰明了,使教师能够精确判定员工能力达成状态,能够充分体现员工的学习成果和不同员工能力的差异度。第二,课程评价设计要与课程要求相互匹配,充分发挥员工的学习能力,最大程度体现学习的成果。